当前位置:雨花台区 > 本区动态
汇聚法治合力,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

   

        201974日,市委政法委召开全市政法系统关工委成立二十周年大会。会上,雨花台区委政法委少年法学院荣获南京市政法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“优秀品牌”称号。

     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、民族的希望,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全党和全社会的大事。近些年来,雨花台区政法关工委在市、区有关部门的关心帮助下,创建少年法学院,加强机制创新、整合资源力量、营造良好环境,推动全区青少年法治教育朝着规范化、体系化、效果化方向前进。截至目前,少年法学院法治课程已覆盖全区所有中小学校,全年授课272节课,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。

      一是坚持机制创新,在组织领导上聚合力。

      1、加强组织领导。成立由政法委、教育局、司法局、关工委等组成的领导小组。政法委负责全区青少年法治教育牵头抓总、统筹协调和督查考核,教育局负责实施课堂教学、法治学校建设以及其它法治教育活动,司法局负责开展法治宣传、帮扶关爱、教育资源提供和相关业务指导,关工委负责协助开展教学督导和帮扶关爱。各街道(园区)相应成立少年法学院,负责辖区学校课程教学活动督导和意见反馈,并结合辖区实际开展富有特色的法治教育活动。

      2、整合师资力量。成立政法系统法治报告团,抽调具有丰富实践和宣讲经验的在职或退休法官、检察官、警官、律师、公证及部分关工委退休老同志,下设法院、检察院、公安分局、司法局、交警八大队五个分团。制定菜单化课程清单,供各中小学进行选择;加强与法学会、高等院校和社会组织交流合作,为开发法治教育课程、开展专题法治教育活动提供支持。

      3、规范管理制度。一是聘任法治副校长,各学校法治副校长由区委政法委、教育局共同颁发聘书,明确工作职责。二是加强业务交流,定期召开研讨会,就课堂教学、联络协调和后勤保障等工作进行交流研讨;邀请教学经验丰富的人员对法治报告团成员开展业务培训。三是制定教学计划,教育局在每学期初组织全区学校,统一每学期4节法治课的课程内容、上课时间和学生规模,经委政法委统计汇总后实施。四是落实经费保障,政法委、司法局对法治教育予以经费保障。今年投入十万元,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、法学院专家教授共同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课程设计,各街道对本单位少年法学院工作也给予经费支持。

      二是坚持理念创新,在教学成效上下功夫。

      1、注重法治意识培养。以提升法治意识、法治理念和法治信仰为主,教授理论知识和法律知识为辅,授课内容以讲述和解读典型案例、法治故事和个人法治实践经验等为重点,通过提问、角色扮演等方式加强与学生交流互动,增加教学过程中的趣味化和生动化。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认知法治核心含义和法治精神精髓,培养学生的公正、平等、自由、尊严、人权、民主等法治理念,逐步树立起对法治的信仰。

      2、注重教学体系建设。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相应的认知、分析能力差异,结合法治教育的内在规律,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建立起小学、中学和高中三个层次课程体系,在全区所有中小学同步推进,使学生们能接受到系统、持续的法治教育,实现最佳教学效果。

      3、注重与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相结合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、德法兼修的要求,注重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相结合,注重以法治精神和法律规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把法律的约束力量、底线意识与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、提升精神紧密结合,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。

      三是坚持形式创新,在教育环境上求突破。

      1、加强法治环境建设。加强法治学校建设,开展教室假期法制培训活动,提升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法治素养,建立健全法治化的校规校纪,强化环境熏陶,把法治精神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落实在学校教育、管理和服务各环节,引导师生在学校生活实践中感受法治力量,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深入开展。

      2、开展法治实践活动。除课堂教学外,利用寒暑假、课外时间开展系列法律宣传和法治实践活动,如专题法治讲座、现场咨询会、模拟法庭、知识竞赛、法律情景剧、法治夏令营等形式,让青少年亲身接受法律体验,提升自身法律素养。利用网络平台、微信群、公众号等新媒体、新手段,开辟青少年法治教育新平台、新阵地。

      3、健全帮扶关爱机制。通过梳理统计问题少年和问题学生家庭,组织政法干警、法律工作者、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帮扶关爱,对有不良行为的问题少年进行一对一跟踪帮教和挽救转化,对特殊情况家庭开展走访关爱活动,发挥少年法学院关爱帮教平台和载体作用,确保未成年人零犯罪”“零侵害,打造全方位立体式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模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