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栖霞区 > 依法治区
栖霞区司法局高质量探索和推进社区矫正损害修复

  自2017年6月,试点开展社区矫正损害修复项目以来,栖霞区司法局紧扣“四重修复”内涵要义,围绕攻心治本作用,实施“五化”工作方法,积极探索和推进危险驾驶罪社区矫正损害修复工作。截止目前,项目参与社区矫正人员180余人,间接受益人群上万人,取得了明显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。 

  一是矫正教育修复有序化。与南京市交警七大队建立教育矫正合作基地,确定每月22日为危险驾驶类社区矫正主题教育日,开展交通安全劝导、护学交通值岗、参观事故车辆停放场等损害修复性系列警示教育活动20余场,实现对社区服刑人员矫正修复和对社会规范效力修复的有机统一、损害修复目标与社区矫正执法目标的有机统一。项目实施以来,全区危险驾驶罪社区服刑人员无一人重新犯罪,区域内未发生重大恶性交通安全事故,2018年交通事故发生率同比明显下降,呈现良好发展趋势。 

  二是矫正教育修复长效化。主动对接交管部门,延长损害修复链条,建立危险驾驶罪社区服刑人员矫正修复后续跟踪反馈机制,确保矫正修复“入脑入心”、长效管用。项目实施以来,对所有管理过被吊销驾驶证的人员,包括已经解除社区矫正的人员,他们名下的车辆和以他们居住地为中心半径5公里内周边交通录像进行大数据跟踪、分析、比对,发现可疑线索22件,着重研判是否存在无证驾驶等违法行为。经严格核实筛查,上述两类人员交通安全法遵守率达100%。 

  三是矫正教育修复亲情化。定期开展危险驾驶罪社区服刑人员及其子女参加“交通安全亲子夏令营”等活动,组织孩子们走进广播电台录音棚录下自己最想对父母说的话,再将父母一个个请进录音棚倾听自己孩子的呼吁交通文明、期盼家人平安的录音。FM99.7金陵之声《南京交警在线》主持人黄小军直播时感叹说,栖霞区司法局组织这样的活动特别有意义,通过孩子们纯真无邪的语言,直击父母的内心,达到事半功倍的社会警示效果。 

  四是矫正教育修复综合化。创新运用认知心理、道德教育、复归能力等综合修复方法,委托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危险驾驶与公共安全课题研究课题组专家,对危险驾驶罪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评估,心理问题筛出率达35%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,成立南京市德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“危险驾驶罪社区服刑人员心态疗愈”项目组,对上述存在心理帮扶需求的社区服刑人员,开展综合性的心理沟通、引导和帮扶,提升修复实效。截止目前,已有35名社区服刑人员接受专业心理服务。社区服刑人员林某某说,自己参加心理评估和心态疗愈后,内心变平静了,特别感谢有这么一个可以无拘无束讲心里话的地方,自己几个月来的压力一下子都到释放,自己一定好好珍惜,积极回归到原先生活中去。 

  五是社会秩序修复精准化。探索危险驾驶罪社区服刑人员对社会关系、社会秩序修复的独特作用,发出危险驾驶罪“现‘声’说法”志愿者招募令,得到危险驾驶罪社区服刑人员积极响应,共有9人自愿报名参加,成立栖霞区危险驾驶罪“现‘声’说法”志愿者团队。与南京交警七大队联合开展危险驾驶普法宣传进高校等系列活动,通过现场直接连线危险驾驶罪“现‘声’说法”志愿者,让他们以亲身经历、亲身教训、亲身体会开展宣传教育。截止目前,“现‘声’说法”志愿者团队先后走进南京大学、南京工业大学、南京财经大学、江苏第二师范学院、南京师范大学、南京林业大学等近10所高校,使20000余名大学生从中受到实实在在的交通法治教育、文明教育、道德教育。(曹军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