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江苏法制报乡村治理“金山模式”第四篇——德治篇】
德治,引领向善向美向真
□本报通讯员 李 丽 袁祝祥 本报记者 陈广娟
在南京市六合区金山村旁边有一座历史悠久的“八百桥”,名声很响。传说唐开元五年,有八百梵僧往冶山讲经,途径于此,遇河而阻,遂化缘造桥,为纪念僧人善举,当地人将此桥取名“八百桥”。
其实,金山人向善向美向真的历史由来已久,一直有着以德化人、以德教人的传统。近年来,金山村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,探索出了“1+2+3+4”的德治模式,即办好1个道德大讲堂,成立红白理事会和禁毒禁赌会2个民间组织,开展“文明户”“好儿媳”和“最美金山”人3项活动评比,组建党员志愿者、平安志愿者、法学会志愿者和文艺宣传志愿者服务队4支志愿者队伍,以德治荡涤文明乡风,使村庄治理建立在较高的道德水平上。
善行义举榜 弘扬真善美
在金山村善治园的德治园内,记者看到村民时金龙上了村善行义举榜。
原来,2017年6月初的一个下午,天空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,老王正与妻子在自家农田里劳作,妻子本来就是高血压,因体力透支很大再加上淋雨导致了中风,一下子倒在田里不能动弹。老王吓坏了,上前想拉起妻子,可就是拉不动,情急之下,他大声呼救。在一旁躲雨的时金龙听到呼救声,立刻冒着狂风暴雨赶到了现场,帮助老王一起将其妻子抬到路口并送到医院。因采取措施得当,送往医院及时,老王妻子已经在慢慢的康复之中。
金山村把选树典型的示范作用作为弘扬社会正气的重要途径,用榜样的力量温暖群众鼓舞群众启迪群众,激励全村居民形成社会主义新风尚。村民时玉生今年也上了村善行义举榜。说起时玉生,金山村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。他妻子赫友琴因患脑中风,全身瘫痪,卧床不起14年,连吃饭都不能自理。14年来,照顾妻子成了时玉生的主要工作,他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无怨无悔,将妻子照顾妥帖舒适,村民都夸他是值得大家学习的道德楷模。
典型引领是金山村开展德治教育重要抓手,他们通过村代表选举村里的精神文明典型,并将他们善行公布在善行义举榜上,既是对善行的肯定,也是对善行的褒奖,更是号召全村群众向他们学习。今年以来,该村表彰65户“文明户”、12名“好儿媳”、6名“最美金山人。这些身边的道德模范、贤孝之人,先进分子,为村民树立良好的行为典范,为全村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氛围,聚集了社会正能量,筑牢了德治的根基。
红白理事会 把好易俗关
今年“五一”节,大营宋组村民老刘家的儿子结婚。本来老刘准备按照村里的风俗习惯,儿子喜宴要在家里办三天——结婚的前一天要请来亲戚吃暖房酒,第二天请亲戚、朋友吃正日酒,第三天请亲戚来吃新娘回门酒。村里红白理事会知道后,主动上门找到老刘谈心:村里有规定,婚事要新办,易风又移俗,传递新风尚。做通老刘工作后,红白理事会还主动帮助其联系婚庆服务公司,组织村民帮忙一起在他家门口办了十来桌酒席,一天就办完。为此,老刘开心地说:“这婚事新办,既省事又省钱。”
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中,该村坚持问题导向,结合村里存在的红白事大操大办、铺张浪费的问题,成立了村红白理事会,引导村民在婚丧嫁娶活动中,遵守公序良俗,倡导文明新风,破除陈规陋习,反对封建迷信,坚持节俭理事,婚事新办,丧事俭办。自从理事会成立以来,已帮村民办理红白事78起。村民都夸村里这个红白理事会好!今年委托理事会办事的刘大妈对记者说:“理事会真贴心!你说,谁想大操大办啊?又烧钱又累人。现在有了红白理事会,不但推进红白事新办,还帮助村民操办大事,解决了家庭办大事的许多困难,我是真心喜欢和拥护。”
禁毒禁赌会 帮教成效好
金山村大唐营组村民小戴,喜好赌博,为此,他妻子气得要跟他离婚。村里禁毒禁赌会会长多次上门做小戴的思想教育工作,向他宣讲法律法规和“金山村的村民不得参与赌博,要积极倡导文明新风”的《村规民约》。几次交心后,会长发现小戴是游手好闲才去赌博的,于是向村里为小戴申请工作机会。根据小戴的能力,村里安排他参加大唐营美丽乡村的建设工程,让小戴有了一份稳定的经济收入。
为了彻底断掉小戴赌博的念想,禁毒禁赌会安排村民小组理事会理事长和他妻子对他进行全程监督,让他感受到工作辛苦但是很愉快,家庭幸福需要共创造,生活充实才是真美好。如今,小戴不但自己不赌博了,还志愿参与禁毒禁赌会的工作之中,用自己的切身经历现身说法,提醒大家禁赌。
自从村禁毒禁赌会成立以来,积极组织开展禁毒禁赌宣传,张贴宣传通告65份,走访宣传人数达450余人。通过广泛宣传,进一步提高了村民参与禁毒禁赌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,加深了对赌博、毒品危害的认识,形成了拒绝赌博、毒品的良好氛围。
素材来源:文/江苏法制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