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近日公布的2018年南京市一季度公众安全感电话调查报告中,南京市公众安全感再创新高,达到97.5%。同时,全市11个区和江北新区的公众安全感都超过了95%。这些数据彰显了市民对平安南京建设的认可和鼓励。请看一年来平安南京建设“成绩单”。
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年上升。2015年度93%,2016年度 93.98 %,2017年度96.18 %,在2017年人民网公布的国内十大最安全城市中,南京成为江苏唯一上榜城市。严厉打击危害社会治安犯罪,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,全市八大刑事案件发案数,同比下降21.42 %。全市刑事案件和侵财性案件发案同比分别下降10%和1.46%,盗窃电动车、扒窃警情同比分别下降24.6%和44.8%。
重大活动维稳安保任务完成出色。出色完成了“十九大”、“国家公祭活动”、“江苏发展大会”、“轮滑世锦赛”、“两岸企业家峰会”等重大活动的安保维稳活动,实现不发生重大公共安全事件、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、不发生重大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工作目标,有效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。
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。人防、物防、技防建设提档升级,提升治安防控效能。依托31个警务服务站、76个查报站(点)、35个公安检查站,筑牢“环省、环宁、跨江”防控机制。平安志愿者协会(行业工作站)、基层工作站和注册人数分别发展到17个、1900余个和50余万人,日均有10万余平安志愿者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秩序,开展信息收集、治安巡防以及防火防盗防爆、防灾害事故等活动。“金陵网盾”网络欺诈预警拦截系统有效压降网络诈骗案件,共拦截提醒用户2.97亿次,日均拦截提醒139万次,拦截成功率达98%,准确率达99%以上。从系统上线至今,全市发生的网络诈骗案件同比下降48%。
“大排查大整治”行动成绩斐然。共化解各类风险隐患6.7万个,整改群众意见建议1.3万条。组织开展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集中清查行动,登记实有暂住人口256.56万人,同比增长14.6%。完成出租房屋调查摸底75.9万余套(间),新登记群租房3739户,整改群租房5230户、取缔违规出租地下室、车库2134个。
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价值导向。妥善化解民事纠纷,平等保护民生权益。婚姻家庭、赡养、继承等民事调解撤诉率达62.99%,发出防范家庭暴力人身安全保护令98份。出台“南京校园安全卫士”管理办法,目前共有15000余名校园安全卫士分布在我市各中小学,协助学校开展安全管理、排查安全隐患等工作。依法严惩侵害群众权益犯罪,共破获假烟假酒等侵权假冒犯罪案件320起,捣毁制假窝点256个,缴获各类假冒伪劣商品32万余件,抓获各类涉假犯罪嫌疑人1004名。
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全面深化。在全省率先试点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,出台了《南京市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的实施意见》、《南京市社会治理网格划分规范》文件,网格化社会治理实现规范化、制度化、专业化。全市目前已建成全要素网格12937个,配备专兼职网格员22850名。全市制作安装二维码电子路(门)牌118万块,建立了主次干道路牌、单位和小区门牌、楼宇层牌、小区号牌共4级9种“二维码地址标牌”体系,只要用手机扫一扫这些二维码,就能完成临时居住报备、出租房屋报备、居住证申报等六类事项。
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初见成效。以“雪亮工程”建设为契机,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,各类视频监控探头达到37万余路,主要道路、重点单位和要害部位技防建设率达100%。综治信息化平台全面升级,通过综治信息平台网上受理和流转处理矛盾纠纷、治安隐患、群众诉求等各类事项,促使近99%的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解决。“微警务”关注用户达442万,占全市手机网民的92%,提供在线服务2000余万次,市民足不出户即可完成新生儿户口申报、轻微事故快处定责等服务,服务功能达63项,实现了“一号申请,一站受理,一网通办”。